2008年11月20日

消失的台北之秋












昨天跟K吃完飯,走出門口,冷風不防的吹來,她說了一句,台北現在都沒有秋天哦!

我驚覺,對耶!好像已經好幾年這樣了。隨著全球暖化,聖嬰現象......,全球的氣候一直在改變。台灣,這個原本四季如春的寶島,秋天卻悄悄的消失了。

柿子,很秋天的一個水果。
拿來入飯也是很棒的一個選擇,將切好的柿子片分成兩半,一半放入鍋中,跟著米一起煮成飯,另一半等飯好時再拌入。而飯裏面只柿子,顏色太單調了,可以加些洋蔥絲,切碎的四季豆,或是蔬菜,一樣放入鍋裏跟米一起煮,飯好了,拌上新鮮的柿子,撒上少許的細蔥花,這飯,讓人從視覺、味覺,甚至是聽覺,都會想來上一口這久別了 深秋的滋味。

柿子紅了,飯熟了,秋天的味道就從嘴裏開始。

2008年11月18日

夢想中的自轉車












環島一圈,才真正發現台灣的可愛與美麗。

我,不是騎單車環島,我,是坐火車環島,一趟旅程花了45天,才發現它有許多不同的玩法。

 * * *

記得我買摺疊車時是三年前吧!那時朋友都說,怎麼會想買腳踏車,有什麼好玩的嗎?過了一年多,發現朋友也開始買車了,又接著問:怎麼會想買折疊車咧?又過了一年多,小摺車夯到不行,市場上完全缺貨,這時朋友才瞭解我三年前的想法,可是他們真的知道騎單車的樂趣嗎?

最近因為工作的關係,到后里幫朋友拍照,拍他們在山道及林道中騎有後避震腳踏車的照片。他們借了我一台只有前避震的腳踏車,就跟著他們上山拍照,過程中有泥地、碎石路、小斜坡落差、大塊石頭路,更有混合的地型,雖然只是短短的三公里多路程,但我真的體會到這種玩法的樂趣,也真正瞭解有後避震腳踏車的功能與特性。

原來,腳踏車的面像是如此的多變與如此多的樂趣。常在都市的馬路上看到裝著巧克力胎的登山車,真為這些腳踏車感到些許的不平,它們應該屬於山道或林道間的,打從心裏發出了一聲嘆息!

腳踏車的這股熱潮不知還會持續多久,但希望每個人都真正瞭解自己的需要,找到心目中的那台 鐵馬。

最後還是感謝 RFC 的卡夫與阿凱熱情演出,也讓我有這次的拍照機會與單車體驗!

2008年11月7日

旅行中的爭執 -火車環島05























這是旅行中的第一次小爭執,下了泰安火車站,隨口問了安,要去那兒,她說:泰安舊站,我接著問:該往那邊走,她回說她不知道,聽到時心裏有點不高興了,怎麼查了資料想去那,結果又不知該往那走......。

在新幹線火車民宿繞了一下,熱愛鐵道的火車迷,無意間衝動的念頭,買下四間廢棄車廂,從此開始了與火車的不解之緣,做起了火車民宿。順手拿了張簡介,剛好上頭有簡單的地圖,就氣呼呼往泰安舊站的方向走了,安跟在後面,似乎感受到我的情緒,也板著臉孔,我們倆開始不說話了,就自顧的往前走著。












開始生氣的是我,放心不下安的也是我。我偶爾會回頭看看安是否有跟上,突然間安消失在我背後,我停了約半分鐘,就聽到有人在叫我的名字,尋著聲音往回走,原來安拿著相機,只顧拍田邊的小水閘,不知不覺走到了水閘開關邊的矮牆上,走得上去,卻不敢往回走了,只等著我拉著她的手走回來,說她腳都軟了(我心想,她就算跳到溝裏,水位也不過大腿高,只是牆高與水面落差大概有一公尺吧!)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也因為這意外的插曲,化解了我們倆的冷戰,又一起看著畫得不太仔細的地圖,似乎是沿著堤防走就可以到舊站了。就這麼走著走著,走上了石頭堆砌的堤防,居然就來到廢棄的花樑鋼橋鐵道口,這是個意外發現且少有人煙沓至的感覺,站在花樑鋼橋的鐵道上彷彿火車會從某一頭駛來,發出響亮的叭叭聲,順著鐵道往下走,應該就會到泰安舊站了,刺眼的陽光不斷的曬在頭上,感覺像頂著火爐在走路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看到了!泰安舊站的月台,靜靜的等在那,月台有頂棚檔著,透露著些許的陰涼,一切似乎是那樣的平靜,它彷彿等在那很久了,也似乎在告訴我,很久沒有人來了,也更久沒人在這兒搭火車了,它悶著了,想告訴我一堆過去的輝煌歷史,在月台上佇足許久,轉身下了樓梯,往出口走去,經過了一個長廊,以乎聽到它說:感受到我不一樣的地方了嗎?我心中訝異著,怎麼剛才不是下了樓梯,這會兒怎麼直接到了候車室與售票口,外面就是馬路,好奇妙的一個舊火車站結構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在候車室坐著,靜靜的感受它想說的故事:每條鐵路在過去都揹負著不同的重責大任,但隨著時光的流逝,在完成階段性任務後,種種的原因,不得不將它癈站。隨著轉型的經營,它變成了觀光景點,人潮慢慢回流,開始發現這小站的優美與特色。

我離開了,
它還是靜靜的在那,
靜靜的。

等我下次的拜訪,或許我再看到它時,它又老了好幾十歲,可能月台上少了張椅子,可能窗子破了個洞,或是牆上被人留下了字跡,但它永遠不會說什麼,只是靜靜的在等待時間的流逝與懂得欣賞它的人的出現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2008年11月4日

楊桃 快遺忘的水果












我已經想不起來,前一次吃到新鮮的楊桃是多久之前的事,但我記得吃西門町的楊桃冰是二年前,喝鋁箔包的楊桃汁應該更久。

楊桃,英文名字叫STARFRUIT,它有個長得像星星一般的漂亮外型,但在我的味覺記憶中,卻只剩下甜甜鹹鹹的楊桃冰味兒。這次會買它,是因為在菜市場發現它很便宜,一個才10元。買回家後,都有點忘了要怎麼吃它,洗乾淨,切了一片來吃,很甜卻帶著點苦澀味。突然想到,好像應該要把五星邊上那條綠綠的肉給削掉才對,果然,這是楊桃的味道,讓我從記憶的倉庫中把它又找了出來,沒想到竟如此的香甜。
隨意撒了些現磨的海鹽,再嚐一口,原來,這味道是這樣的熟悉,不得不佩服以前人對味覺的嚐試,楊桃冰就是這味道,少許的鹹味,帶出了楊桃的另一種滋味,讓我想再沾點蜂蜜試試。

味覺也像水彩的調色一般,紅色加藍色變成了紫色、黃色加藍色變成了綠色,不同的味道組合,在口中都會產生新的刺激,而這小小的驚喜,對我來說,比中樂透更令人高興。

楊桃,我重新認識你了,我會記得你是屬於這個季節的,因為,當季的好味道總令人懷念。

2008年11月3日

彩虹 龍眼樹下 龍眼苖

















這應該是上上個月隨意當成肥料的龍眼仔吧!居然發芽了。

那時只是單純想說土裏來的土裏去,當成肥料也好,植物會長得更壯,沒想到隔了一個多月,竟然在原本種的植物邊發芽了,將它們移到了另一個盆子中,細心的種下,希望它們能長得更好。

龍眼、龍眼干、桂圓飯,最後回到龍眼苗,一個豐富的生命循環。還記得剛搬家不久的版畫藝術家朋友,在龍眼樹下住了近十年,因房東要將老房子賣掉而搬離,為了紀念它,還出了本名為「龍眼樹下」的圖文集。前不久,他寫了篇”窗外的彩虹”,雖然告別了龍眼樹,但窗外的風景卻多了道彩虹,而這彩虹似乎畫出了舊居與新宅的距離,也點出了龍眼樹下與龍眼苖存在的空間。

<窗外的彩虹> 原文連結